2025年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品牌管理专委会论坛顺利举行

时间:2025-07-30  来源: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   浏览量:



2025年品牌管理专委会论坛

2025年7月20日,以“大模型与营销创新”为主题的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在山东大学圆满落幕。作为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管理专业委员会论坛于7月19日13:30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B座214举办,由东莞理工学院副教授郭晓譞主持。本次论坛邀请五位专家围绕品牌管理前沿议题展开分享,反响热烈。

论坛首场由华东师范大学亚欧商学院中方院长何佳讯教授在线带来题为《科技品牌战略:中国自主品牌理论体系建立的基础与实践》的报告。何教授以国家战略驱动的中国科技产业实践为基础,系统阐述了科技品牌战略构建的必要性、底层逻辑与理论路径,解释科技品牌战略不同于西方传统理论的差异,强调科技品牌是实现品牌强国的关键,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权威理论与研究方向。

深圳大学周志民教授在第二场报告中首创性地提出“广告AI味”概念,系统构建了其测量维度,并提出一系列客观与主观判断线索。他指出,广告AI味对品牌感知具有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科技感、年轻化与创新性感知,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不真实感、低投入感及同质化的负面认知。该研究为AIGC广告效果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石河子大学崔登峰教授聚焦“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践问题,基于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有助于提升品牌价值,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国际化经营与履行社会责任两大机制实现。崔教授的研究不仅总结了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的实践经验,也为国家战略如何有效赋能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王新刚教授以“品牌调侃研究的前世今生”为题,从自身研究经历出发,分享了品牌调侃的概念流变,并从时机、形式以及内容特征的角度,提出了品牌调侃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选题思路。他指出,品牌调侃的研究不仅要立足本土语境,也要能够讲出让西方听得懂的中国经验。


在本次论坛的最后一场报告中,海南大学童泽林教授以品牌三重赋能模型为出发点,提出应在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数字化沟通策略,并指出,这些策略可分别通过赋情、赋能与赋义的中介路径,对品牌资产产生积极影响。该研究为企业在数字化时代提升社会责任传播的效果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论坛最后的交流环节,演讲嘉宾与现场听众围绕品牌管理未来的研究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本次品牌管理专业委员会论坛不仅促进了品牌管理领域前沿成果的交流与传播,也为推动品牌理论创新、服务国家品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与思想启发。

【稿件来源:品牌管理专委会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光华2号楼 联系电话:010-62747695 Email地址:cmau@cmau.org.cn
版权所有 ©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 京ICP备18029457号-3 技术支持:中科服